转自:人民网-广西频道
2025年,北海市妇联积极整合资源,汇聚爱心力量,持续深化“珠城爱心妈妈”志愿服务品牌,以实际行动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、儿童权益的守护人、儿童未来的筑梦人。
着眼“怎样帮”,画好帮扶“爱心园”
一是制定工作方案。北海市妇联联合社会工作部、中级人民法院等8家单位制定《深化开展牵手“童”行——珠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》,明确各责任单位职责,夯实工作基础。二是精准摸清底数。联动民政部门的同时,广泛动员基层妇联干部、执委开展调研摸排,详细掌握留守困境儿童底数,家庭情况,发动694名爱心妈妈对北海市困境儿童关爱进行结对帮扶。三是强化培训赋能。组织市级、县区级爱心妈妈270名骨干参加爱心妈妈志愿服务素质能力提升活动,明晰爱心妈妈工作要求,引导骨干力量发挥示范作用,带动更多优秀女性加入爱心妈妈志愿服务中。
聚焦“精准帮”,温暖儿童“小心田”
一是确定帮扶内容。结合志愿者自身实际开展落实“五心工程”(即:实施“点亮微心愿”贴心工程、“心心相印”连心工程、“纾难解困”暖心工程、“守护成长”安心工程、“情暖童心”爱心工程),扎实做好结对关爱工作。二是强化队伍保障。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招募方式,线上通过海姐姐微信公众号发布“爱心妈妈”招募令、倡仪书,号召妇联执委、机关干部带头结对。线下由基层妇联主席、执委通过“一对一”“一对多”形式组成邻家爱心妈妈开展日常关心走访工作;同时将北海市现有的500余名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纳入爱心家长队伍中来,作为专长爱心妈妈辅助开展工作,其中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师、法官妈妈、检察官妈妈等专业人才。三是购买服务项目。年内提供2万元经费保障,通过政府购买项目,组织爱心妈妈和结对儿童开展活动,提高服务精准化。
突出“联动帮”,力争成效“最大化”
一是链接社会阵地资源。建立爱心妈妈驿站10个,发挥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、地角女民兵连、侨港华侨历史展馆等公益场馆、研学基地作用,扩宽爱心妈妈服务阵地。二是用好“妇字号”阵地。充分利用村(社区)家长学校、儿童之家、家风家教宣传教育基地,开展亲子互动、家庭教育活动。三是整合项目资源。发挥北海市女企业家协会女性团体作用,成立女企业家爱心妈妈队伍,设立“暖心海姐姐”公益服务项目,深入村社区儿童之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场。将爱心妈妈志愿服务与“八桂家教直通车”“五进五送”、社区(村)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结合,开展活动90余场。四是联合专项行动。结合北海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要求,在原有品牌基础上建立珠城爱心爸妈护苗行动子品牌,建立公检法司爱心爸妈志愿服务队,对112名北海市存在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结对帮扶。(王晓峰)